一、火情侦察要点
火场指挥员向从地下建筑※里出来的人询问火场内部情况,这里所说的地下建筑包含人防工程、地铁、隧道等;
进入地下建筑的消▅防控制室,利用各▓种固定消防火灾报警探测设备侦察火情,掌握火势的燃烧范围和蔓延方向;
向该单╲位负责人、安全保卫人》员索要该地下建筑的平面图、剖面图、消防水源图①和有关数据资料,以便能够准Ψ 确地部署作战任务,正确地实施指挥;
使用可燃气体探测仪、测温→仪等仪器,在地下建筑出入口处测量有毒气体▅成分与浓度、空气含氧量、空气温度和湿度卐等。
二、火场指挥位ζ置
扑灭地下建筑火灾需开设火场指挥※部时,其位置的选择应注意下列要素:
火场指挥部的位置应设在地下建筑出入口或进风口的附近,该处是消防官兵的作战出入︾口,有利于火场指挥ζ 员观察情况,便于直接实施指挥;
有消防控制室的地下建筑,应派一名指挥员去那里掌握情况,控制固』定消防设施(如防排烟系¤统等)的适时启用,并与火场指挥部保持联系。
三、基本作战方法
以出入口或进风口为主攻阵地,用喷雾水枪实施内攻,同时︽酌情关闭、封堵进风口和排烟口,使烟气不流通,控制火势的发展蔓延;
派出指挥员到消防控制室察看∏自动喷水灭火设备是否已启用;
地下建筑内火势猛烈、温度极高时,消防员实施内攻的行动将会受阻,在确认无人员被困的情况下,为减少损①失,避免不必要的伤▆亡,缩短作战时间,可采用全面封堵出入口的战术方法实施窒息灭【火。
四、封堵窒╲息技法
尽量选择在最狭小低矮的部位作为封堵处,以减少用于封堵的材料和封堵时间;
首先封堵进风口,待进风口封住后再封堵出风口。用于封堵的材料↑要求密不透气、耐高温。可用编№织袋、草包盛装泥土或黄沙等;
封堵过程中,应在上、中、下三〖个不同的高度上水平放置数根直径大小10厘米的钢〇管(越粗越好)留作灭火和检测用;
实施封堵作业时,要用雾状水枪射流对进行封堵作业的人员实施冷却保护,防止造成烧伤或中毒;
封堵↑完毕可视情向封堵区内施放气体灭火剂,如二氧化碳、氮气等,也可喷射或低、中、高倍数泡沫灭火剂,以加快窒息灭火进程。
五、封堵检测卐指标
通常应在封堵数小时后对封堵区内的情况进行第一次检测,并予以逐项记录,然后每隔半小时左右再行检测,以确定封堵效果。当达到下列◤几项指标时,可视为明火已熄灭:
1、温度降至100℃以下(此数据参考木材的燃点约210℃);
2、空气中♀含氧量低于14%;
3、易燃易爆的⊙混合气体浓度低于该物质爆炸浓度下限。
六、拆除封堵技法
首先,在出风口(下风口)处拆开一个人员出入口,派侦察小组进入内部侦察火∞情;
尔后,在确认火已熄灭的情况下,拆①除出风口处的封堵物;
最后,待地下建筑内烟雾、毒气和㊣温度消散后,才能拆除进风口处的封堵【物,拆封时要组织好灭火力量待命内【攻,防止死灰复燃;必要时可调集矿山救护队协同作战。
七、排除烟雾技法
自然排○烟法:人工开启窗户←、疏散门、竖井和各处↓出风口,必要时在指定的部位凿洞排烟。
机械排烟法:通过消防控制室开启固定排烟风机和排烟口。
排烟〖车排烟:对只有一个出入口的地下建筑,可用一台排烟机沿下部往里送风的同时,用另一台排烟机吊挂于上部往外抽烟,这样可形成烟气对流,排烟¤速度快效果好;有两个出口的,应从进⌒ 风口向里送风,从出风口往外抽烟。
雾状水排烟:使用喷雾□ 水枪的雾状水流驱赶烟雾,此法适用于两个或数个出入口☆的地下建筑,可从进风口或两侧出入口夹攻驱赶烟雾。
八、安全注意事项
1、担负内攻的消防人员要穿戴好消防装备,佩带空(氧)气呼吸器和紧①急呼救器,为防不测还应在脖子上系一条●湿毛巾,携带防爆照明灯ㄨ具,腰系漏泄通信救生安全绳,两人以上为一战斗小组。
2、火场指挥员要在主攻入口处设立安全检查站,指定专人负责对每♂个内攻人员进行登记,并按程序检查他们的防护装备,确定其内攻时间,以不超过30分钟为好。空(氧)气呼吸器必须有『能够供连续使用30分钟※以上的贮气量和药剂(附《佩带空(氧)气呼吸器现场检查登记表》供参考)。
3、用喷雾水枪射流组ぷ成掩护进攻的梯队,确保强行内攻人员的安全。主攻入口处要有备用的消防车随时准备更换故障消防车,以确】保内攻不断水。还要准备好可供替换或营救的预备队员和防护器材。
4、事先规定使用什么音响、灯光信号来沟通内外部々的联系。如断续鸣响消防车报警器可设◤定为内攻人员指示出入口方向或传达约定好的指令,连续鸣响可约定为召唤实施内攻的消防人员紧急撤出等。
5、进入长距离隧道内灭火的■消防车在空气含氧量不足的情况下会熄火。
6、地下建筑内的温度和烟雾浓度很大时,消防热像仪◣会失去功效。
7、穿着避火服或隔№热服的消防员不能在数百度高温的环境里长时间停留。防护服装的保温︻隔热效果与时间成反比,数分钟后高温就会侵入防护服内,骤然升高的温度会造成消防员伤亡。